张宏洲,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世界经济博士,历任青浦出口加工区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青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青浦区科学技术党委书记,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等。
张宏洲 2006级MPA校友
多岗历练 不断成长
在上海青浦的中国北斗产业基地,我们采访到了青浦区科委的张宏洲主任。张主任首先分享了自己过往丰富的工作经历;他在大学毕业后先去了一个开发区做基层的工程师,工作内容为市政工程监理、土地规划管理等;两年之后,因工作调动,去了市政府机关的党务部门,做了六年的公务员,负责人事管理和干部管理方面的工作;之后,由于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蓬勃发展,出现了新的机会,便加盟上海一个规模较大的出口加工区,负责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一共4年;此后因工作需要,开始担任青浦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一职,做了几年的行政管理工作;之后再转岗到青浦区的科委、科协,担任科委主任和科协主席至今,共8年时间。张主任的工作经历相对跨度较大,涵盖了技术、管理、行政、招商等岗位,每一段的工作同之前的经历都有一定的联结,但工作内容、所需要的技能和人际网络却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每一次工作调整对他而言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张主任觉得其中最大的挑战是能力架构的挑战,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快地学习新的知识架构,构建新的能力模型和工作模型,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工作。每次克服这个挑战的过程都十分艰难,但是却也很有意思,一步步地突破自己是个很有趣的过程,而且感觉非常有价值,张主任看到自己能够拾级而上,不断成长,十分有成就感。
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在谈到最困难的一段工作经历时,张主任分享道:“在出口加工区的开发管理工作遇到的困难最大。因为之前是在党务部门做管理工作,党务跟园区开发和企业管理截然不同,加上出口加工区在当时是全新的事物,由吴仪副总理进行试点和推广,其创新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农村地区建成一个全新的海关特殊监管的工业园区,挑战非常大;来入驻的企业主要是外向型且以出口加工企业为主,所有物料需要保税存储,并保持通关状态,所有的快速通关系统要跟海关做电子网络沟通;在当时,通关的作业模式和企业的ERP管理模式都是全新的模式;需要我从动迁政策、动迁流程、园区开发、市政开发、建筑工程管理、规划管理、企业管理和海关通关管理等各个方面去消化吸收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作为园区的开创者,把农民的房子拆掉,建设工棚,铺设全新的道路,在没有手机信号、只有基本生活设施的条件下,组织大量的施工队伍同时高强度地开展工作,在工地上和办公室过夜是常有的事情。任务艰巨,又有挑战性,好在大家都干劲充足,有激情,只花了8个月的时间,就在一片完全是农村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建成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园区,并在2003年11月23日,该园区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联合验收。这个验收是很难通过的,我们当时做到了!8个月实现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困难可以靠一步一步的努力去克服,而工作瓶颈的突破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提升综合水平去打磨。谈到如何突破瓶颈,张主任认为职业发展中遇到瓶颈很正常,越困难的事情越能够产生大的价值,一旦突破瓶颈,就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瓶颈是知识架构、能力架构和人力资源网络方面的瓶颈,首先要识别瓶颈和问题所在,然后对背景和未来做出判断,找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所需要提升的知识、能力和需要建构的工作流程、工作机制和人力关系网络等,逐步建立目标并一一实现后,就能突破瓶颈,然后就可以用全新的架构、模型、机制来开展新的工作,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中国北斗完全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它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防战略和全球战略意义。张主任非常自豪地同我们分享了北斗背后的故事:1992年时发生了海湾战争,美国悍然攻入伊拉克,全世界都没想到美国军队能够长驱直入直捣巴格达,并在有天然屏障的条件下实施非常精准的打击,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美国的GPS系统,给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军人都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我们国家当时并没有可用的导航系统,可能随时面临被动挨打,并且没有办法实施有效的进攻和防御,所以当时国家下定决心必须拥有自己可用的导航系统。但GPS技术是禁用的,使用俄罗斯的系统也受到了很多限制,想和欧洲国家合作开发伽利略系统,结果也被欧洲国家排斥在外;在没有办法之下,我们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导航系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目前,北斗系统已经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务。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和位置服务的各种应用系统,给国家的经济社会也提供了特别大的帮助,有效地突破了其他国家“卡脖子”的瓶颈,实现独立自主和良性的发展,非常有价值!
在未来,北斗系统也会和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在一起作为底层支撑,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有卫星导航、北斗系统,GNSS提供位置方面的服务,激光雷达提供近距离参照物的探测,由5G实现控制系统和大系统之间的传输,用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处理来实现高效率的计算和判断,实现整个自动驾驶。相信会颠覆未来的生活方式。
张主任还同我们介绍了为北斗系统做出贡献的创新性民营企业,当时采访所在的楼就是上海第一个做导航系统的上市公司华测导航的所在地,华测导航是从2003年开始创业,从很小的规模起步,经过十几年一路专注于研发,目前已经迭代至第三代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很好,十分值得尊敬。
爱在师大 一路书香
谈到来华师大读MPA的初衷时,张主任提到两方面原因:第一,由于之前工作多年,到一定阶段后,觉得很有必要回到学校重新进修,尽快地去更新知识架构;第二,华师大是985高校,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并且觉得她是上海最美的大学校园,很喜欢这样的校园环境,所以就报考了华师大。当时在读MPA时,张主任收获很多,其中学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自己重新回到了学习的轨道上来,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冰冷、机械的工科背景转到管理和人文学科学习,大量的阅读给自己的世界打开了另外一扇窗,知道很多事物不是那样机械和冷冰冰的,从哲学角度讲,很多事物包括科学技术本身都是有生命的,需要新陈代谢,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趋势中,要不断地、持续地进行自身知识架构和哲学方面的迭代更新,而且是不能停止的。在MPA学习过程中,自己能重新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影响非常大,可以说自从读MPA之后,自己的学习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一直持续到今天,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在MPA毕业后,期望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更高能力水平的提升,张师兄选择了继续在华师大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是世界经济,冯学钢老师是他的导师。读博期间从政府办公室调动到青浦区科委主任,考虑到与工作岗位做融合,就选了科技创新这个领域做主攻方向。恰逢当时中国召开科学技术创新大会,科技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所以张主任就把科技创新经济学范式和运行机制作为细分研究方向,着眼于实践,经过实践-研究-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过程,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并在这个领域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终身学习 永无止境
张主任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他在工作中一直秉承着“做一事,专一世”的理念,在每份工作涉及到的专业领域都努力做到极致,他在兼任知识产权局长时,花了3-4年时间将知识产权领域所有专业牌照全部拿到,包括专利代理人、专利执法证、专利工程师、29490体系内审员&外审员等等。
他在读完博士之后,也一直没有放弃对学习的追求,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也考了很多的证书。他始终认为考证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副产品,主要是想学习新的东西,通过考证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由于本职工作是做科技创新,近两年新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发展特别快,如果一段时间不关注就会发生很大变化,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服务好企业,就必须了解并理解企业研发和科技创新的动向。另外他还专注于知识产权、财务、投资等领域的学习,出发点是科委服务的很多企业创始人是研发或销售出身,对企业管理或知识产权管理等不熟悉,自己在这方面的专长可以很实际地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问题。
张师兄在博士毕业后,也继续做相关研究,在工作之余把博士论文做了修改,数据做了更新,结集出版了一本书《公共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后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定期发表论文,目前在与别人合作编辑第二本书《北斗西虹桥模式》,这本书探索了一个新的模式来开发北斗园区。下一步计划是将创新方面的论文做一个整理,进行出版。张主任强调出书不是目的,主要是想把实践经验和探索出的理论做个总结和分享,希望与大家能有更多的碰撞和学习,继续提高和成长。
做一事,专一世
活到老,学到老
Q:在华师大就读期间您有印象非常深刻的老师或课程吗?
张宏洲:很感谢我的硕导和博导冯学钢教授,冯老师不仅有高深的学术造诣,还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作为双肩挑的院系领导,冯老师总是在百忙之中,给予我论文细心的指导。往往在我困惑迷失方向的时候,导师高屋建瓴的点拨,使我茅塞顿开。博士生涯,收获了知识和学位,导师终身学习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使我受益终身,激励我不断前行。另外,对陆建平老师印象也很深,他是讲电子商务的,第一,陆老师在这个领域非常专业,研究的很深入,在网上和学术圈都很有影响力;第二,为人非常低调,有学者风范,对事业的执着和追求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第三,陆老师不追求名气、职称、利益方面的好处,把全部的心思和时间花在教学上面,这样的老师值得尊敬。
Q:您在攻读在职博士期间,遇到了哪些困难?您是如何克服的?
张宏洲:下了决心之后,学习方法对自己来说不是问题,最大的挑战是时间,时间不够,上课、阅读、准备考试等,但是时间也是具有弹性的,下决心想办法去调整,还是可以调整出很多时间的。比如除了工作之外,我可以推掉所有的应酬,回家吃过饭之后就是阅读或写作;平常还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比如在路上、会议间隙或其他零碎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或阅读;还有就是少睡点觉,一般每天睡6个小时左右,这些主要源于对不断学习的要求。
Q:站在科委角度,您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双创工作?
张宏洲:双创工作很有价值,会改变国家科技、经济、社会的未来。目前以及以后会有很多人投入双创,宏观上是非常有好处的;但就个体而言,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新创业,它有很高的门槛和要求,需要有很高昂的激情,愿意接触新事物,还应该是很好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带领团队去做创新创业的事情。创新创业学院很大的价值就是厘清这个人在创业过程中可以承担怎样的角色,对其提供实践教育和系统化认知的培训,并提供资金和业务方面的支持。
另外,“游泳要跳到泳池里才能学好”,创新创业的最好学习是在创业过程之中,在课堂上是没办法学会创新创业的,要投身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企业跟学校之间做产学研方面的合作会更好,政府也在大力推动,华师大有很多校友创办的企业,很多专业领域有合作项目,可以把产学研的工作和双创学院的工作结合起来。也有很多工具,比如开放式创新,企业发布需求,由老师、学生和工程师根据相应需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
Q:您是如何看待终身学习对个人成长的助力的?
张:学习会改变很多东西,尤其是改变个人。现在处于中国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提供了特别好的机会和条件,同时也意味着时代需要我们做应该做的事情,不能辜负这个时代。一个快速发展、不断出现新知识的时代,就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理解并且不断运用它,才能提升自己,创造新的价值。
Q:对华师大MPA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寄语吗?
张宏洲:学习过程很珍贵,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利用好时间,对内修炼自己,过好幸福的人生;对外帮助别人,做有价值的事情。
Q:您的人生座右铭是什么?
张宏洲:阳光总会穿云过。相信在人生路上阶段性地有些困难,但总是能够突破瓶颈期,解决方法总比问题多。
Q:您对华师大MPA的期望是什么?
张宏洲:希望越办越好,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能够改变更多学生的人生。
Q:您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张宏洲:园艺,种花,主要种能够开花的花,喜欢优美的设计和自然的生态。另外,有时间会去游泳。
Q:您对母校的祝福是什么?
张宏洲:希望师大能够成为培养很多大师的地方。
请识别二维码
关注MPA校友活动